手机版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是一句早些年被广泛引用的民间俗语,只是近些年听说的少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由俭朴状态进入的奢侈状态,是相对很容易的;但如果由奢侈状态进入俭朴状态,就会很难。

句中“俭”,指俭朴、勤俭。“奢”,指奢侈、奢靡,过度浪费。

之所以近些年听到“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的时候少了,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绝大多数人,生活富庶,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尽情享乐豪宅美景,名装美食,根本考虑不到勤俭简朴的必要,根本考虑不到由奢入俭的问题,人们都不愿意听俭朴这个词了,他们认为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了,比如三年疫情,一部分人失去了工作机会,存款花光,房贷、车贷和各种“呗”都没有着落,这种情况真的出现了,冷不防,他们就开始抱怨、骂娘。

二是一部分人急于过上幸福生活,急于迈上超豪华,他们觉得“由俭入奢”太慢太不容易,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他们的思想已经被金钱物质充斥了,他们梦想不需要节俭不需要勤俭就能过上奢侈生活,所以人们更不愿意听俭朴这个词了,奢侈生活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觉得目前的生活还不够奢侈,尽管他们有些人没有经历过上世纪的那个年代,可他们梦想回到过去,他们不知道那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每月只有二两肉、二两油的生活,他们以为那个时候很奢侈,比现在要好过得多。无知无畏,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

“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仅仅十个字,但寓意深刻,就看你能不能理解到领悟到。如果仅是简简单单的从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极有可能埋没古人的智慧了。有些俗语老话,不光有字面意思,而且还一语双关,甚至有多种意思多种意境。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

“由俭入奢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道理,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过着清贫简朴生活的人,绝大多数都想改善生活,而改善生活,首先靠的就是勤俭。通过长期积累,就像小燕子垒窝一样,需要一口一口的衔泥,逐渐变的富庶。这是一个长期不懈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生活的改善,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幸福,这个过程是甜蜜的,勤能生乐,俭能生福,朴能生力,勤劳俭朴,越干越有劲,忘记疲劳,毫无辛苦之感。所以这个过程,是很容易的。

不肯勤劳简朴的人,这个过程就会很难,或者根本做不到,“入奢”,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

“由奢入俭难”这是一个完全不受自己掌控的逆向的过程,这实际上说的是一种危机意识。人的生活已经很奢侈了,但还不以为然,还以为可以更奢侈,就会面临“由奢入俭”的断崖式的崩塌、断崖式的灾难。

“俭”与“奢”是一对反义词,而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前面讲到“由俭入奢”是一个幸福的过程,而“由奢入俭”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俭”可以实现幸福,幸福以后如果控制不住,变成了“奢”,而“奢”的结局,就是回到“俭”。但是,“由俭入奢”的“俭”是主动的自愿的,“由奢入俭”的“俭”是被动的不自愿的,而且常常是附带灾难和凶灾的。

“由奢入俭”往往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倒退,更有牢狱之灾、病痛而亡。倘若人还在,也是“一周回到解放前”,还有那样的精力、体力、能力东山再起吗?还能受得了重新过上“俭”生活吗?估计很多人都难以做到了。

这就谈到了“由奢入俭难”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我们把这句话的后面加一个问号,“由奢入俭难?”你说难不难,其实不难,只要你“奢”就够了。“由奢入俭”之后,难不难?肯定难。但是,难也得活,不难也得活,难不难就由不得你了。进了监狱了,就由不得你了。没有钱花了,也由不得你了。这都是自找的,自作自受。你当初为什么要“奢”呢?简朴一点不好吗?悔之晚矣,肠子都悔青了也没用。

所以,“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的前半句指给人们通向幸福的一条必由之路,后半句是警示人们奢侈浪费必将面临灾难。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社会道理。

解读“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那就一定要知道,勤劳俭朴是幸福生活的敲门砖,奢侈浪费是幸福生活的拦路虎。无论到任何时候,勤劳俭朴都是一种美德,奢靡腐化必将走向堕落。

俭朴是理性的理智的,奢侈是感性的无脑的。事业要勤劳,生活要俭朴,崇尚节俭、力戒奢靡,向来是中国人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商务活动、公务活动中,都要主动拒绝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