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年的龙口港,记忆百年的历史

近代以来,迫于天灾和战乱导致的生计艰难,很多山东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远赴我国东北地区“讨生活”,这股巨大的人口迁徙潮流,就是著名的“闯关东”。


闯关东的路有两条,一是走旱路,从山东出发,顺着官道走陆路经直隶出长城,进入热河,再经辽西走廊进入辽沈;二是走水路,从山东半岛北侧登船,横渡渤海在旅大登陆,然后进入辽东。走旱路闯关东往往伴随着兵荒马乱和盗匪横行的环境,更有穷困潦倒的迁移者因为断粮,不得不边乞讨边赶路,遥遥800多公里,历时一月甚至数月才能到达,而走水路150余里的航程,仅需一天时间就可到达旅大,因此,但凡能凑齐摆渡船票钱的人,一定是选择走水路闯关东,山东半岛的龙口港正是水路闯关东的起点。



1862年,清政府在山东烟台东海关的基础上,设立了龙口分关,山东百姓开始通过龙口码头乘船渡海,进入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东北开荒,到了民国初年,龙口码头已经成为日日川流不息,昼夜渡船不停的海运渡口。仅1921年一年,经龙口港进入东北的山东人就达10万人之众。纵观晚清到民国的近百年的时间里,累积有800余万人次流入东北,山东人占其中绝大部分,而从龙口港起航进入东北地区的山东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百余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漫步在龙口港码头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一座名为“龙口码头”的牌楼,沿着港口的海边,有一段200多米、宽不过10米的残破栈桥码头,无数的山东人就是踏着这座小码头登船前往东北,寻找生活的希望,而龙口港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由于龙口湾天然的优渥条件,加之数十年的客流不断,也致使龙口行商云集,在渤海湾区域声誉盛隆,这座渤海南岸的小码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展成为我国北方一座集客货运输于一体的商业枢纽港,龙口海运也因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由于龙口码头距离东北距离最近,且水深域阔,适合泊船,从1945年9月开始,多支位于山东的人民军队根据指示,从这里登船渡海,承担起解放东北的伟大使命,前后共有近5万名指战员分批次从龙口港出发,挺进东北战场,此时的龙口港出色地履行了“军港”的使命。


时光荏苒,今天的龙口港,已经被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对非散杂货出口贸易口岸,作为一类港口对外开放。2017年,龙口港吞吐量超过8000万吨,成为了渤海南岸最大的开放商港,规模居全国地方港口之首。



站在龙口的海岸上,望着广阔的海面,凛冽的海风仿佛还在讲述着闯关东的移居大潮和烽火连天的军港岁月,而百年的记忆就像百年的龙口港一样,永远留在了历史的海岸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