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
屈辱生活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军破金陵,次年李煜被俘送至京师,太祖赵匡胤封其为违命侯,太宗赵光义即位改封为陇西郡公,自此,李煜过起了三年阶下囚的屈辱生活。
这三年来,他眷恋故国河山,回忆美好岁月;为沦为阶下囚而深感耻辱,为逸豫亡国而深切忏悔,他内心的情感是高度复杂的,他的心灵是极度敏感的。
创作背景
公元978年七夕节这一天,也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李煜同一道归降的后妃们齐聚在他寓居的小楼院内,大家像往常在金陵一样,共同祝寿、乞巧,打算热热闹闹的过了这一天。
可丝竹声声伴着月色朦胧,眼下忍辱含愤的处境,怎么也调不动人们欢乐的情绪。经历了深重的创伤与反复持久的折磨,蓄之越久,感之越深,李煜便是如此。他拿起一壶酒,将它灌进自己滚烫的喉咙,发而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物是人非
在这首词当中,恒久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是“东风”,是“雕栏玉砌”,但短暂易逝的却是“往事”,是“故国”,更是“朱颜”。
李煜将此二类做对比,把物是人非的情感落差强调到了极点,也是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愁挖掘到了极处。这是对春花秋月、时光消逝的苦愁,是对家国之痛、故国之亡的苦愁,是对物是人非、朱颜老去的苦愁。
“可你要问我这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好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李煜以问答起,以问答结,使他抽象无形的愁绪顿时有了鲜明可触的载体,书写出了他胸中之愁的无边无际、无尽无穷。
结语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却也成为了他的绝命词!
据记载:“……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太宗赵光义听闻李煜今晚在院中的活动,再看其词,顿时怒火中烧。李煜的词使“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他意识到李煜只要活在这世间一日,南唐就还有死灰复燃的希望,大宋一统江山就存在着潜在威胁。
于是他派人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酒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之闷。李煜服下后五内剧痛,全身痉挛,这位哀伤半世的词人帝王在经过数时的痛苦与挣扎之后,终于在他刚刚跨入人生的第四十二个年头,气绝身亡。
这首词具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诚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