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兴起时社交平台创造了许多新事物,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话语体系和风格。在这个年轻人占主导的世界里,“丧文化”是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为特征的生活方式,近期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这些散发着绝望特质的话语,配上生动的“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成了新聊天形式的流行内容。
如果从源头上找起,这种看上去消极无助、绝望麻木的表情包和流行语,其实大都不是社交平台原创。从“丧歌天后”Lana Del Rey的最新单曲到网络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从欧美那只悲伤的佩佩蛙到来自日本的萌物懒蛋蛋,从每一集都很致郁的马男波杰克到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被人养着”的日剧主人公,这些音乐、动漫、影视中的“丧文化”,才是真正源头。而“丧文化”表情包,只是“丧文化”的音乐、动漫、影视的一种二次传播和言语反映。
其实很多使用这些话和表情包的年轻人可能并不一定认同这些音乐、动漫、影视里完整呈现出来的“丧文化”。但是对于这些“生动”的句子、自嘲的话语,他们觉得很能反映一种无力心境,于是互相调侃,互相宣泄,这是年轻人常见的表达方式,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常用途径。但是长期在这样的话语里生活浸润,这些消极的话语在大家的互相调侃中,也相互影响着每一个人。不免会沾染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影响,对于个人的成长以及社群的和谐,都有极大的危害。
从价值的角度来说,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趁年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自觉加强学习、自觉奉献青春,敢爱敢拼,敢试敢为,爆发青年人所独有的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创造符合时代、符合自身特点的青年用语,与颓废的生活方式绝缘。
当然,对于政府和学校来说,在关心青年人用语和思想的同时,也要关心青年人的生活和心态,引导青年人积极向上,在服务与奋斗中实现自我,彻底远离“丧文化”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