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驺吾是什么神兽(《山海经》之驺吾)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十:驺吾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其中这个“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的“珍兽”是什么?

珍兽”,是说此动物为猛兽,且非常罕见稀少

“大若虎”,是说此动物如同老虎一般大小。

“五采毕具”,是说此动物身上多彩。

尾长于身”,是说尾巴很长,比身体还长。

从上述特征看,此动物为大型猫科动物。自然界中尾巴很长的猫科动物为猎豹和雪豹。



其中真正尾巴与身子等长的就是雪豹。

雪豹
本条目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及周边高山地区的大型猫科动,共10个同名条目

雪豹(学名:Panthera uncia),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雌性体长86~117厘米,体重21~53千克;雄性体长104~125厘米,体重25~55千克;为是豹属中最小的一种。[1][2][3][4]雪豹身体背侧的毛被底色为烟灰色或深奶油色,上面有黑色斑点,身体腹侧颜色较浅。雪豹头部较小,吻部较短,身体粗壮,四肢粗短,脚掌大,尾粗而长。[1][2][3][4][5][6][7]
雪豹生活在中国西部及周边的高山地区,以野生羊类为主要猎物。独居,有领域性。季节性繁殖动物,通常在1~3月交配,雌雪豹5~6月生产,每胎通常产2~3只幼仔。[1][2][3][4]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7年将雪豹列为易危(VU)物种,中国自1988年起就将雪豹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特征
体长
雌性86~117厘米,雄性104~125厘米
高度
约50~60厘米
体重
雌性21~53千克,雄性25~55千克
展开

分类和演化

1775年,德国博物学家施雷贝尔(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根据法国博物学家布封(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的描述,命名了雪豹,当时施雷贝尔认为雪豹应属于猫属(Felis),将其学名定为Felis uncia。[11]1854年,英国动物学家格瑞(John Edward Gray)首次建立了雪豹属(Uncia)[12],英国动物学家波科克(Reginald Innes Pocock)据此将雪豹学名修正为Uncia uncia。[13]此后雪豹归属于一个单型属雪豹属,就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2005年。[14]
2006年以来,学者使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猫科动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雪豹与虎是近亲,它与虎分化于距今约350万年前。而早在距今46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就与狮、豹和美洲豹的祖先分化了。因此,雪豹不应单列一个雪豹属,而应归属于豹属(Panthera)。[15][16][17][18][19]
截至2017年,IUCN猫科专家组依然认为雪豹是一个单型种,没有亚种分化。[15]但同年一份系统地理学研究提议将雪豹分为3个亚种:中亚雪豹(P. u. uncia)见于中亚、中国新疆和西藏西部;阿尔泰雪豹(P. u. irbis)见于蒙古和俄罗斯南部,西至阿尔泰山地区;青藏雪豹(P. u. uncioides)见于中国青海、西藏东部和喜马拉雅山地区。[20]
雪豹化石记录稀少,在早更新世(距今260~70万年前)及之前没有化石记录。中更新世的冰期,雪豹曾一度进入欧洲,产生了一个化石亚种——比利牛斯雪豹(P. u. pyrenaica)。[21]
形态特征
雪豹是豹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雌性体长86~117厘米,体重21~53千克;雄性体长104~125厘米,体重25~55千克。[1][2][3][4]
雪豹身体背侧的毛被底色为烟灰色或深奶油色,背部、体侧和尾部有深灰色或黑色的玫瑰斑,四肢和头、颈、肩部为较小的黑色实心斑点;身体腹侧颜色较浅,为奶白色至淡黄色。雪豹只有一种色型,未发现白化或黑化个体。[1][2][3][4][5][6][7]
雪豹身体较为粗壮,其胸部和身体前部较为强壮,四肢相对粗短,脚掌大。与豹相比,雪豹肩高较矮,仅为50~60厘米。尾粗而长,可达体长的75~90%,既可在雪豹休息时环绕身体保暖,又可在雪豹捕猎时维持身体平衡。[1][2][3][4][7]
与其他豹属动物相比,雪豹头部较小,耳小而圆,而且吻部较短,前额高圆,使头部整体形状较为宽圆。鼻腔很大,适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的环境。[1][2][3][4][5][6]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雪豹仅见于中国西部及周边的高山地区。其分布从西藏高原东缘,向西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西至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从此处再向东北延伸,穿过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直至萨彦岭。其分布区总面积超过280万平方千米。[2][7][8]
雪豹出现在12个国家: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缅甸北部也有一小块潜在的分布区,但尚未得到证实。[1][3][8]

栖息环境

雪豹是高山动物,通常生活在林线以上,而且它还是多岩地带的特化种。其栖息地的关键特征不是海拔高,而是地形崎岖,它的大部分时间在陡坡上度过,并避开地势平坦的地区。[1][2][3][8]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其栖身的海拔高度为3000~5000米,但在阿尔泰山地区,它在海拔只有500米高的地方也能生存,只要地形足够陡峭。[1][8]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雪豹以羊类为主食,特别是岩羊,在印度雪豹有“岩羊杀手”之称。[1][2][3][4]在有岩羊分布的地区,例如印度北部、尼泊尔和中国西部,雪豹均以岩羊为主食,其食谱中岩羊的比例约为30~60%。[1]而在蒙古,没有岩羊分布,雪豹以北山羊为主食。[1]此外,雪豹还捕杀盘羊、旋角山羊和塔尔羊等羊类,以及野驴、野猪、麝和瞪羚等野生有蹄类。[1][4]在野生羊类数量稀少的地区,雪豹亦会捕杀家畜,主要是绵羊和山羊。[1][2][3][7]
雪豹亦会机会性地捕杀一些小型猎物,包括旱獭、鼠兔、野兔和雉类。[1][3][4]小型猎物中对雪豹最重要的是旱獭,在蒙古,旱獭是仅次于北山羊的第二主食。[1][2][3]而中国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旱獭对雪豹比野生有蹄类还重要,夏季在其食谱中占比达36~65%;冬季旱獭冬眠以后,雪豹才捕食更多岩羊。[1]
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的是,雪豹会吃掉大量植物。[1][2][3][4]野外采集的雪豹粪样有20~40%能检出植物成分,其中主要是柳和柽柳科植物的嫩枝。猫科偶尔进食草主要起助消化或通便的作用,但雪豹如此大量进食植物,可能是将某些植物当成了特殊的营养添加剂。[1][2]
雪豹通常在晨昏和夜间觅食,偶尔也在白天活跃。与其他猫科一样,雪豹也会在发动最后袭击前尽可能接近猎物,它会充分利用崎岖地形的掩护靠近猎物。而且雪豹喜欢从上坡位发动袭击,这使它启动速度更快,更容易抓住猎物。雪豹追逐猎物的距离通常要比其他猫科长一些,可达200~300米。[1][2][3][4]
雪豹通常采用锁喉和咬颈两种方式杀死猎物。成功捕猎后,它会将猎物尸体转移到隐蔽的地方,保护尸体不被兀鹫、乌鸦等食腐动物偷食。[2][3]

社会行为

除交配对和母兽带幼仔外,雪豹是独居动物,有领域性,雌、雄雪豹均有家域。[1][2][3][4][5][6][7]成年雪豹每2~4周巡视一遍自己的家域。[1][2]
采用地面遥测技术计算出的雪豹家域为14~142平方千米。[1][2][3]但由于雪豹生活环境地形复杂,采用地面遥测技术会经常无法定位雪豹位置,因而容易低估雪豹的家域。[1][2][3][22]蒙古的一次研究改用卫星定位技术,结果一只雌雪豹的家域达到了1590平方千米,而之前用地面遥测技术计算只有58平方千米。这说明雪豹的家域面积其实非常大。[1][2][3][22]
在尼泊尔的研究发现,雌雪豹和雄雪豹家域面积相当,这说明雪豹不像其他猫科动物那样实行一雄多雌制生活。[1][2]这可能是因为雌雪豹每年只发情几天,而且同一地区的雌雪豹倾向于同时发情,雄雪豹无法垄断与多只雌雪豹的交配权。[1][2]
雪豹用粪便、尿液和刨痕来标记领地,它还能发出多种叫声。[1][2]雪豹虽然属于豹属,但由于舌骨已经完全骨化,它不能像狮、虎、豹那样发出吼声。雪豹主要发出一种响亮、刺耳的叫声来进行远距离交流。[1][2][3]此外,雪豹也不能像猫亚科动物那样发出呜呜声(purr,或称呼噜声)。[1]
雪豹扩散能力很强,它能穿过大片不适宜居住的地区进行扩散。[1][2][3][4]例如,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巴尔喀什湖北岸两次发现雪豹,距其最近的栖息地超过600千米。[1]20世纪90年代在蒙古的研究也发现,雪豹能穿过平坦的谷地在两座山之间进行扩散。[1]由于雪豹的栖息地局限于高山地区,在大片荒漠平原上呈孤岛状分布,有时相隔数百千米,雪豹只有通过远距离扩散才能进行种群交流。[1][3]
生长繁殖
雪豹是季节性繁殖动物,交配季节在1~3月,但对一只雌雪豹来说,一年的发情期只有2~12天,而发情高峰期更是短至2~3天;同一地区的雌雪豹倾向于同时发情。[1][2][3]雌雪豹妊娠期94~103天。[1][3]每胎产1~5只幼仔,平均为2~3只。[1][3]幼仔多在5~6月出生,在雪豹的栖息环境,这是一个天气和猎物密度都很理想的季节。[1][2][3][7]
雌性猎豹将幼仔生在隐蔽的洞穴内,用自己长而柔软的腹毛垫衬洞穴的底部。[1][1]幼仔出生就长有长而浓密的毛。[1]幼仔到5周龄时能独立行走,并开始吃固体食物;2~3月龄断奶。[1][2][3][4]年轻雪豹18~24月龄开始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同一时间母亲再度发情。[1][2][3][4]
雌、雄雪豹均在2~3岁性成熟,但都要到4岁才能产下自己的第一胎幼仔。[1][2][3][4]动物园中的雌雪豹18岁仍能繁殖,几乎没有雄雪豹到11岁以后仍能繁殖成功的。[1][2][3]
亚成年雪豹年均死亡率为23%,成年雪豹为17%。现存记录中雪豹的死亡原因多与人类有关。自然死因中最主要的可能是饥饿,其次为狼、棕熊的猎食(主要针对幼仔)。[2][3][4]
野生雪豹寿命未知,饲养雪豹平均寿命为9.6岁,最高寿命纪录为21岁。[2]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17年,全球雪豹分布区总面积为280平方千米,种群总数为4000~6500只,大约有60%生活在中国。[2][3][8]
雪豹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栖息地质量和猎物密度不同。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萨迦尔特山区只有0.15只/百平方千米,在蒙古托尔斯特山区有1.5~2.3只/百平方千米,在印度荷米斯国家公园的优质栖息地则高达4.5只/百平方千米。[2][3][8]
截至2017年,全球雪豹种群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在下降。中亚地区的雪豹在苏联解体后数量下降很快,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40~75%。巴基斯坦的雪豹数量也在持续下降,并且已经濒临灭绝。[8]
致危因素
雪豹的主要生存威胁是盗猎以及雪豹皮、骨的非法贸易。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俄罗斯等国的雪豹盗猎和非法贸易现象最为严重,而阿富汗、不丹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还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虽然中国是雪豹被盗猎数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的一份报告估计每年被盗猎的雪豹有103~236只,但考虑到雪豹在中国广阔的分布面积和巨大的种群基数,盗猎的影响不像前述几个国家那么严重。[8]
雪豹面临的其他威胁包括:家畜放牧等人类活动破坏了雪豹的栖息地,减少了其猎物数量;雪豹捕杀家畜后遭到人们的报复性捕杀。[1][2][3][8]

保护措施

雪豹是中国西部及周边高山地区重要的旗舰物种,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为雪豹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当前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2][3][8]:
一是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反盗猎措施,包括:清除铁丝网,招募原来的猎人当护林员。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这些措施成效明显,有效缓解了上述国家雪豹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雪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2019年),雪豹制品的国际贸易是被禁止的。[1][2][8][23]
二是建立保护区。2016年阿富汗将整个瓦罕地区建立为国家公园;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将撒乐恰特-阿勒塔什国家公园扩大了150平方千米,并禁止在公园内采矿;2010年蒙古将托尔斯特山区划定为保护区。同时建立了一些跨界保护区,如汗腾格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257平方千米,覆盖了吉尔吉斯斯坦的4个保护区和中国新疆的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
三是加强畜牧业管理水平。通过加固围栏有效阻止了雪豹进入,保护了家畜,从而避免雪豹被村民报复性杀害。[1][2][8]
四是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居民对雪豹的负面印象。[1][2][8]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1986年就将雪豹列为濒危(EN)物种,但2010年以来,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人们发现过去低估了雪豹的种群数量,因此在2017年将雪豹的受威胁等级降为易危(VU)。[8]
中国自1988年起就将雪豹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10]

字面上看,上述特征描绘的就应是雪豹。

“驺吾”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则代表了此物体的外形特征。

“驺吾”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对二字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驺吾”二字图形就是描绘雪豹的身体形状。其中的“驺”字描绘的是雪豹的侧面、背面的整体形状,“吾”字描绘的是雪豹匍匐状态。

进一步查询资料,发现雪豹的叫声竟然就是“驺吾、驺吾”,因此可以确定“驺吾”就是指雪豹。

十分有趣的是,现代资料显示,雪豹生活的区域主要在中国高山地区,其他地区如欧洲也有分布,但并没有提及非洲大陆,而山海经中的记载则推翻了这种说法。说明雪豹这种动物也曾在非洲大陆高山地区生活过。

无独有偶,在北山经首经中也记载了“雪豹.诸犍”。

《北山经北次首经》记载了一座“单张山”,上有动物“诸犍”即为雪豹。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雪豹),善吒,行则衔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非洲雁),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这说明雪豹的的确确曾生活在非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