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缅甸地图行政划分(缅甸为何四分五裂,有什么先天劣势?)

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横断山脉,自北向南一路奔腾流入印度洋,其上游流经中国的部分称为独龙江,中下游从缅甸穿境而过。由于伊洛瓦底江的存在,缅甸中部形成一条巨大的带状平原,两侧及北部则是显著的山地。缅甸凡是叫“省”的多集中在中间的平原区域,而叫“邦”的几乎都分布在边缘的山地和高原上。

缅甸的省和邦均是国内一级行政区,数量对半开,分为“七省七邦”,省是主体民族缅族的聚集区,也可以理解为缅甸的核心区;东、西、北三面的邦则是诸多山地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拥有极高的自治权,甚至部分邦还保有独立的军队。

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两岸冲积平原上的省有六个,自北向南依次是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勃固省、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再加上马来半岛上的德林达依省,是为“内缅甸七省”。分布在核心区域东侧的邦有五个,分别是克钦邦、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孟邦,加上西侧的钦邦和若开邦,是为“外缅甸七邦”。

缅甸这种“邦省并立”的格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清帝国,内缅甸七省就好比清朝的“汉地十八省”,外缅甸七邦则如同当时的东北、西北等设立将军的地区。不过清朝对边疆的管理可能比缅甸对各邦的控制更有力,清朝主要还是面对外敌。

明朝末年,清军越过山海关,随后一面向西追击李自成残部,一面向南攻掠江南诸省,至顺治末期,清朝已领有东北、内蒙古和中原。康熙继位之后,早期以平定三藩叛乱为主,随后收复台湾并与西侧的准噶尔汗国开战,在此期间清军统一外蒙和西藏。到雍正和乾隆年间,又先后统一青海和新疆,至此中华秋海棠叶初见成形。凭借这样的军功,清朝在边疆地区的威望极高,而现今缅甸的权威却往往得不到偏远各邦的认同,这也是缅甸内战不断的原因之一。

图-吉林将军

大清对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缅甸的“邦省并立”有相似之处,清朝在中原汉地分省治理,设置总督与巡抚;在边疆则以各种“大臣”和“将军”代为管辖,比如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蒙古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库伦办事大臣”,东北设置“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缅甸在清朝时期为贡榜王朝,由于西侧的印度已经被英国殖民,所以缅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济与军事交流甚是频繁。借助英国的新式武器,贡榜王朝一度称霸中南半岛,甚至在清缅战争中也丝毫不落下风,迫使清军铩羽而归。尽管清军未能达成既定目标,缅甸国力也大损,暹罗(今泰国)也趁机摆脱贡榜王朝而取得独立。

随着缅甸逐渐走向衰落,一旁虎视眈眈的英国获得良机,在接下来连续三次的英缅战争中,缅军一败涂地,英国顺势控制缅甸全境。对于一个惯于使用“均势外交”的民族来说,英国人的手段不会只限于欧洲大陆,面对缅甸境内山头林立的纷繁势力,东印度公司扶植少数民族对抗主体缅族,这也成为缅甸动荡的历史原因。

日军侵入东南亚之后,英国势力遭到短暂驱逐,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即昂山素季的父亲)着手建立缅甸军队。在日本投降之后,昂山与各邦武装坐下来商谈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各大军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昂山不得已做出巨大让步,允许各邦拥有极高的自治权,这才使得缅甸勉强组成一个联邦。